大牛配资网 董事长一个月闪离!华夏银行陷业绩合规“双杀”困局
发布日期:2025-02-12 00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大牛配资网 董事长一个月闪离!华夏银行陷业绩合规“双杀”困局

2025年1月24日,距离除夕仅剩三天,华夏银行(600015.SH)一纸公告震动金融圈:连任仅38天的董事长李民吉突然辞职。

这位执掌华夏银行近八年的老将,曾在1月17日的迎春活动上挥毫写下"福"字,七天后却仓促交棒,由行长瞿纲临时代行职权。

至此,该行八年内已更换四任掌舵者,管理层更迭速度远超同业平均水平。

这场人事地震早有预兆——2024年该行经历行长、副行长及多名首席级高管集体换血,同步推进的全员"优化"计划更引发内部震荡。

表面的人事动荡背后,暴露出华夏银行深陷三重困境:营收困守千亿关口、不良率持续领跑股份行、年内26家分支行吃罚单。

曾经被誉为"最具影响力财富企业"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巨头,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。

而面对突出的业绩和合规问题,华夏银行也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——换人。然而,频繁换帅真的能带来转机吗?

01.

任职已超7年,一个多月前刚刚连任

李民吉此次辞职,距离其当选华夏银行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仅仅过了1个多月。2024年12月13日,华夏银行公告称,审议并通过《关于选举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》,选举李民吉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。

今年1月,李民吉还曾多次公开“露面”。据华夏银行官方消息,2025年1月17日下午,华夏银行总部工会在总行东单大楼,举办“金蛇献瑞 百花迎新”迎春送福活动。李民吉致新春贺词,并开笔写“福”字,代表行党委向全体员工送祝福,为迎春送福活动拉开序幕。

资料显示,李民吉出生于1965年1月,为正高级经济师。他曾担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、董事、常务副总经理,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兼任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,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。

尽管李吉民表示辞职缘由为个人原因,但据报道,2024年4月,李民吉担任董事长职务已满7年,或已触及“7年轮岗期限”的监管红线。

资料显示,2017年3月,52岁的李民吉从北京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空降华夏银行,任华夏银行董事长。根据原银保监会于2019年发布的《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银行保险机构应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,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。

除此之外,实际上自从去年以来华夏银行已有多名核心高管发生变动,包括行长、副行长和多名首席。

在披露2024年三季报的前一天,也就是10月29日晚,华夏银行公告称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瞿纲担任华夏银行董事、行长的任职资格。任期自2024年10月28日起正式生效,将持续至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。

此次李民吉的辞职,或许正是监管政策与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一方面,监管政策的严格执行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,推动银行管理层的合理流动;另一方面,频繁的高管变动也对银行的稳定经营提出了挑战。

在银行业加速变革的当下,如何在合规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,无疑是华夏银行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。

02.

营收“卡脖子”,利润“急刹车”

事实上,除了董事长”超期服役”以及管理层频繁变动外,近年华夏银行增收难增利的压力可能更为迫切。

从华夏银行总体经营状况来看,该行当前一直处于增利不增收的状态。

作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,华夏银行早期的发展势头不可谓不迅猛,截至目前已在在全国120个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44家一级分行、78家二级分行,营业网点总数达982家,并跻身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。

然而,华夏银行的收入规模却卡在了1000亿元大关。在2020年实现953.09亿元的营收,并于次年进一步增至958.70亿元后,该行便开始“开倒车”,2022年和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938.08亿元和932.07亿元,同比下滑2.15%和0.64%。

尽管华夏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,但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.05个百分点,营收在上年同期下降2.54%的基础上,今年前三季度微增0.04%。

03.

不良贷款大甩卖

与此同时,华夏银行近段时间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动作频繁,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。

自2022年末,华夏银行密集处置不良资产,2024年11月6日单日发布4期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项目,未偿本金总额31.64亿元,本息合计53.31亿元。其中3期未偿本息超10亿元,最高一期达17.29亿元(涉及14821笔贷款,本金12.47亿元),挂牌起始价仅为本金的9.6折(1.205亿元)。

此外,该行三次挂牌转让武汉亢龙太子酒轩公司不良贷款,未偿本金5.23亿元、本息合计6.95亿元,起始价由首次4.58亿元降至第三次2.60亿元,累计降幅达43%。

不良资产折价转让,反映出华夏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从不良贷款率的长期走势来看,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,其不良贷款余额为378.46亿元,不良贷款率虽较2023年末下降0.06个百分点至1.61%,但仍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处于首位。

事实上,在2021至2023年年末,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.77%、1.75%、1.67%,连续位居前列。

与此同时,截至2021至2023年末及2024年第三季度末,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在9家A股股份行中分别为一个倒数第三和三个倒数第二。

而在房地产不良贷款处理方面,华夏银行近一年来改善明显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,华夏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40.71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4.21%。截至2024年6月末,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降至25.87亿元,不良贷款率降至2.56%。

04.

接连接到罚单,省内多家分行内控风险频出

在抛售不良资产的同时,华夏银行近期接连收到罚单,其中包括江苏省内多家分行。

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,1月6日,华夏银行朔州分行因“信用卡资金管控不到位”被处罚款30万元;

1月3日,华夏银行南通分行因“贷款管理不尽职”被处罚款40万元;

1月3日,华夏银行连云港分行因“福费廷部分资金回流开证人、办理无真实交易背景银票业务”被处罚款50万元,该行营销一部总经理徐蕾、时任营销四部总经理李琦分别被处罚款6万元;

2024年12月31日,华夏银行扬州分行因“以贷款、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,虚增存款”被处罚款60万元,该行业务部总经理姜俊被处罚款6万元。

根据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梳理发现,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这两年内,华夏银行被罚款的分支行共有58家(次),罚款总额为4243万元。

其中,2024年内罚款总额2812万元,涉及分支行26家(次)。官方公布的华夏银行分支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中,贷款“三查”(贷前调查、贷中审查、贷后检查)不到位、信贷资金被挪用等几个方面是华夏银行较为集中的高发风险点。

毫无疑问,随着李吉民的辞职,不良贷款化解、内控治理、增收增利等多重问题,将令新一届董事会面临更大考验。其中,增收增利的压力可能更为迫切。

更进一步讲大牛配资网,"换帅游戏"难以掩盖深层治理顽疾,华夏银行或许更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。